币为界密世何要走高端英俱遇上当精A代乐部了加路线
说起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那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作为美国大师赛的故乡,这个俱乐部把"精英"二字演绎到了极致——300名会员的严格筛选制度,不接受主动申请,必须有人邀请才能入会。直到2012年前,它还是个纯"男士俱乐部",更别提曾经长达数十年拒绝非裔美国人入会的黑历史了。这让我想起了在华尔街工作时遇到的那些私人银行俱乐部,门禁森严得让人望而生畏。 说实话,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排他性制度难免会皱眉头。但仔细想想,这种模式确实有其独特的运营智慧。就拿维护成本来说,俱乐部每年光是用剪刀手工修剪球道就要花费百万美元,更不用说为了电视转播效果而移动整片树林这种"任性"操作了。记得去年参加一个私人酒庄的活动,庄主就说过:"少即是多,100个懂得欣赏的客户胜过10000个凑热闹的游客。" 有趣的是,这种精英主义逻辑正在加密货币领域上演。看看那些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吧:贝莱德的BUIDL基金规模24亿美元,却只有81个持有人;Ondo Finance的国债基金OUSG更夸张,75个持有人就撑起了整个盘子。这跟我们熟悉的USDT/USDC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持有人数量高达1.75亿! 我有个在投行工作的朋友最近跟我吐槽:"这些RWA代币简直像是在开加密版的达沃斯论坛,普通人连门都摸不着。"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 但事情并非表面这么简单。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混迹多年的人,我深知SEC的法规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RWA代币本质上都是证券产品,必须遵守Regulation D或者Reg S的规定。就像Ondo的OUSG,只对美国合格投资者开放,还得是那种能一次性砸500万美元的主儿。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参与的一个私募项目,光合规审查就花了三个月。 最近看到Backed Finance的案例特别有意思。他们的代币分两种版本:一个是"平民版",一个是"精英版"。后者设置了严格的白名单机制,必须通过KYC才能交易。这种设计就像是在加密世界重建了传统金融的防火墙。 从商业角度看,这种"精英模式"确实说得通。想象一下,管理5个各投1亿的大客户,和伺候5万个1万块的小散户,哪个更轻松?根据Calastone的研究,采用代币化技术能让资管公司节省23%的运营成本。我在摩根士丹利的老同事说过:"在华尔街,时间就是金钱,合规就是生命。"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局面确实有点像加密世界在"开倒车"。我们曾经梦想着用区块链颠覆华尔街,结果现在却在用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华尔街。这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那些喊着要改革的人最终都成了体系的一部分。 但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阵痛。就像GENIUS法案的通过,预示着监管框架正在逐步完善。我认识的一个SEC前官员说过:"创新就像打高尔夫,要先读懂地形,再选择最合适的球杆。" 说到底,RWA代币现在的高门槛,与其说是刻意为之,不如说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等基础设施成熟了,监管明晰了,这些收益产品自然会像当年的ETF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毕竟,连奥古斯塔俱乐部都在慢慢改变,不是吗?精英主义的运营智慧
加密世界的"精英俱乐部"现象
监管与效率的双重考量
成本与规模的博弈游戏
黎明前的黑暗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太坊交易复盘:50点利润背后的思考与感悟
- 当猪八戒闯入DeFi江湖: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在新加坡Token2049的所见所感:一场金融科技的狂欢与反思
- 隐私与监管的博弈:Vitalik新论文引发的深度思考
- 从坚决抵制到主动拥抱:音乐巨头的AI真香定律
- 市场周线完美收官,后市走向引热议
- 区块链观察 | 北京押注科技未来,加密市场暗流涌动
- 2023上海区块链国际周交个朋友市集:区块链圈的年度狂欢派对来啦!
- 孙宇晨在韩国区块链周压轴派对发声:TRON将深耕韩国市场
- 11,196年!土耳其交易所CEO创下史上最长刑期记录
- 比特币绝地反击:FTX余波中的市场博弈
- Web3.0时代:你准备好乘风破浪了吗?
- NFT数字藏品抽奖背后的法律坑,你知道多少?
- 比特币牛市信号亮起:突破这个关键价位或将引发大涨
- 9月12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当行情遇上戏精模式
- 山寨币春天何时来?资深投资人告诉你关键信号
- 70万人被骗1.6亿!环球币骗局终获法律严惩
- V神亲述:以太坊成长路上的那些闪光时刻
- 波场TRON日均交易量揭秘:480万笔背后的生态实力
- 加密货币托管:一场迫在眉睫的信任重构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