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声创始们不只是庸人的的附生态
说实话,当我看到dYdX创始人Antonio最近那番言论时,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个曾经在以太坊上呼风唤雨的明星项目,自从宣布要搬到Cosmos这个"新家"后,就像突然被扔进了聚光灯下,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审视和揣测。 Antonio在推特上直言不讳地说:"我特别不希望dYdX的品牌与Cosmos绑定得太紧。"这话听起来有点反常对不对?毕竟他们可是要依靠Cosmos SDK来构建新版本的。但仔细想想,这就像特斯拉当年选择在SpaceX的工厂生产Roadster一样 - 虽然用了人家的地盘,但谁会把特斯拉和SpaceX混为一谈呢? 一位叫Jim Yang的网友说得挺到位:"由于Cosmos生态最近的一些负面新闻,dYdX不想被连累很正常。"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某些手机厂商刻意避开"安卓"这个标签的营销策略,虽然系统都是基于Android。 有趣的是,社区用户Travis指出了个现实问题:"普通用户才不关心你用啥技术,但开发者们可都盯着呢!"这话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用Uber的经历 - 我当时完全不在乎它用的是AWS还是Google Cloud,只管车能不能准时到。 但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网友XoXo_BubbleButt的比喻:"用着Cosmos SDK却不想和Cosmos扯上关系,这不就像雪碧生产商拒绝承认自己是可口可乐旗下的吗?" 在所有讨论中,我最认同的观点是:"我们该说的是IBC生态,而不是Cosmos生态。"这就像我们不会把整个互联网称为"TCP/IP生态"一样。IBC作为一个跨链通信协议,其潜力远超某个特定的开发框架。 从dYdX的举动中不难看出,他们现阶段更看重Cosmos SDK带来的技术优势,而非IBC的互联互通。这就像当年Twitter选择用Ruby on Rails开发早期版本一样 - 他们需要的是快速迭代的能力,而不是框架本身的名气。 相比之下,Sei Network的做法就很有意思。看看他们的合作伙伴名单,清一色的IBC连接链。这种"原生Cosmos"的定位,和dYdX的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到底,dYdX想要的不过是让用户专注于产品本身 - 就像我们用微信时不会在意它背后的服务器是用什么语言写的一样。这种对品牌独立性的坚持,在区块链这个圈子特别难能可贵。品牌独立性的微妙平衡
用户视角与开发者视角的鸿沟
IBC生态才是未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深度剖析:Frax Finance的三大机遇与投资价值
- 加密货币迎来暖春:比特币破3万美元点燃市场热情
- 迷因币之王Dogecoin:狂欢后的价值思考
- 以太坊站在十字路口:市场疲态下投资者该如何抉择
- 数字货币市场狂欢:比特币以太坊强势突破,45万美元收益的背后逻辑
- 当华尔街遇上区块链:ETF将如何重塑加密市场格局?
- 当DeFi遇上稳定币:一场金融革命的完美邂逅
- 比特币暴涨背后:ETF预期能否撑起一场真正的牛市?
- Toncoin逆袭记:从SEC阴影到超越狗狗币的华丽转身
- Shibarium即将突破百万大关:解读这场加密货币界的马拉松
- 以太坊反弹行情观察:1595美元成关键转折点
- 2023年第三季度比特币挖矿市场全景扫描:冰与火的考验
- 重磅合作!dappOS与Cetus协议强强联手,打造DeFi新体验
- Big Time的中国狂欢:一场短暂的财富幻梦
- 市场出现罕见买入信号?师爷陈最新视频深度解读
- 区块链实战派:一位台湾创业者眼中的Web3.0未来
- 柴犬币意外逆袭:2023年最受关注的加密货币第四名
- Web3游戏九月观察:繁荣表象下的冷思考
- 比特币过山车行情:3万美元昙花一现的背后真相
- 加密市场淘金热:如何在减半行情中捕捉百倍收益机会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