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厂商灰色国内游戏一场绕道地带的冒
最近和几个游戏圈的朋友聊天,发现大家都在为一件事发愁:版号。这玩意儿就像游戏行业的"准生证",没它你的产品在国内就是"黑户"。但现实是,现在版号审批收紧,一年就批那么几百个,僧多粥少啊!这时候,很多厂商就把目光投向了Steam这个"避风港"。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有游戏公司把Steam当"出海通道"时,我还挺惊讶的。毕竟在我印象里,Steam就是个买游戏的平台嘛。深入了解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Steam作为美国公司运营的平台,不受国内版号制度约束。最妙的是,根据我们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用户购买Steam上的服务是合法的。这就给国内厂商开了个"后门"——把游戏放Steam上,国内玩家照样能玩到。 记得去年有家小工作室的朋友跟我诉苦,说他们做了款独立游戏,等了两年都没等到版号。最后咬牙上了Steam,结果第一个月就回本了。这事让我感慨:有时候政策限制反而逼出了新的生存之道。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目前法律没明确禁止这种行为,风险却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那起程序员翻墙工作的案子。当事人就是正常接单写代码,结果因为用了"特殊方式"上网,百万收入全被没收。这给我们提了个醒:在现行监管体系下,任何跨境经营行为都可能被放大检视。 还有个细节值得玩味:2021年音数协发布的防沉迷公约里,特别提到要抵制"通过境外平台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这话说得委婉,但明眼人都懂是在指谁。 跟几个游戏开发商聊过之后,我发现他们普遍处于两难境地:不上Steam吧,版号遥遥无期,团队要喝西北风;上Steam吧,又怕哪天政策收紧被秋后算账。 有个做独立游戏的小伙子跟我说,他们现在都玩"障眼法":游戏不设中文、屏蔽大陆IP、支付也不用国内渠道。但说真的,这些措施在监管面前有多大用,谁心里都没底。 最吊诡的是,明明Steam官方有中国版"蒸汽平台",但因为要版号,反而没几个厂商愿意用。这就像家门口有正规超市,大家却都跑去巷子里的杂货店买东西,原因无非是前者管得太严。 作为经常处理这类案件的律师,我的建议是:首先,游戏内容一定要避开敏感题材,别碰红线;其次,宣传推广要谨慎,别在国内平台明目张胆地诱导玩家翻墙;最重要的是,随时关注政策风向,做好应急预案。 说到底,现在这个局面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游戏厂商在钢丝上跳舞的同时,也该未雨绸缪。毕竟谁也不知道,监管的靴子什么时候会真正落地。 (文中案例均为真实事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已做化名处理)Steam的特殊地位
法律风险的灰色地带
现实中的两难选择
给从业者的建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当稳定币巨头开始单飞:专属链热潮下的行业震荡
- Web3.0市场异动: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DeFi生态持续扩张
- Layer1争夺战白热化:金融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入局?
- 历史性突破:美国GDP数据正式迈入区块链时代
- 比特币市场迷雾重重: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暴风雨的预兆?
-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下一轮牛市前的布局指南
-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
- 8月20日加密货币市场复盘:白天空单策略大获全胜,晚间抄底机会出现?
- 9月11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观察:BTC和ETH的关键点位解析
- 市场观察:当M顶遇上降息预期,我们该何去何从?
- 全球瞩目的经济华山论剑:杰克逊霍尔年会即将引爆市场
- 美联储9月降息: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
- 以太坊深夜异动:多头昙花一现,警惕1650上方高压区
- 0822市场观察:比特币进入关键抉择期,鸽鹰之争牵动投资者神经
- 稳定币如何在亚洲金融市场开疆拓土?香港峰会大咖这样说
- DOGE币能否创造奇迹?专家深度解析5美元目标的可行性
- 比特币市场观察:熊市迷雾中的生存指南
- 从无息到生息:稳定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 香港稳定币监管风暴来袭:企业生存指南
- USD1:特朗普背书的稳定币新贵引发市场狂潮与政治风波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