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稳定金融巨头香港突围中银字化战的数抢滩
在这个数字货币风起云涌的时代,传统金融巨头们终于按捺不住了。中银香港这个坐拥3万亿港元资产的金融巨擘,近日放出风声要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这步棋走得可谓恰到好处。要知道,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舞台上,稳定币牌照可是个香饽饽,谁能率先拿到入场券,谁就能在未来数字金融领域占得先机。 香港金管局8月初刚把《稳定币条例》的大旗一挥,各家金融机构就闻风而动。9月30日是第一轮申请的截止日,目前看来中银香港是要和汇丰、渣打这些老对手们在全新的数字赛道上再较量一番。记得去年金管局推出"沙盒"计划时,我就预感传统银行不会缺席这场盛宴,没想到中银香港这次出手如此果断。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数字化突围战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银行的身影。京东、蚂蚁这些科技巨头早已摩拳擦掌,甚至连中石油这样的能源大佬都在评估入场可能性。这场面让我想起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各路资本争相涌入的热闹景象。不过这次不同的是,监管框架已经相当成熟,香港金管局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 说实话,香港在数字金融监管方面的步伐之快确实令人惊叹。从5月法案通过到8月条例生效,这效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数一数二。金管局这次显然是吸取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的经验,在设计稳定币监管框架时充分考虑了风险控制。2500万港元的最低注册资本门槛,严格的反洗钱要求,这些规定看似苛刻,实则是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特别欣赏他们要求储备资产必须全额背书且保持高流动性的规定。2022年TerraUSD崩盘的惨剧还历历在目,这种"宁可保守、不失稳健"的监管思路值得点赞。陈德霖副总裁提到的"有限数量"发放策略也很明智,首批发牌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控制节奏,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金融科技发展的业内人士,我看到的不仅是牌照争夺的表面热闹,更深层次的是整个金融生态正在经历的革命性变革。中银香港这样的大型银行入局,带来的远不止是多了一个稳定币发行人那么简单。 想想看,当这些拥有庞大客户基础和成熟金融基础设施的传统玩家开始玩转稳定币,跨境支付的效率将会有怎样的飞跃?刘强东说的"支付成本降低90%,结算时间缩短至10秒内"绝非痴人说梦。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网银普及时的情景,谁能想到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跨国转账?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数字化盛宴也不是人人都能分一杯羹。高昂的合规成本很可能把中小玩家挡在门外,这种"强者恒强"的趋势值得警惕。而且内地对稳定币的态度仍显暧昧,8月份那次紧急叫停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创新与监管的平衡永远是个需要谨慎拿捏的艺术。 展望未来,香港这次在稳定币领域的布局很可能成为亚洲数字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单一产品的创新,而是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KPMG报告中提到的批发CBDC与资产代币化的探索,Project Ensemble项目的推进,这些都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酝酿。 每次想到这些可能性,我就忍不住兴奋。这不仅仅是一个牌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未来几十年金融版图的重塑。当传统金融遇上区块链,当中银香港这样的国有大行开始玩转稳定币,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9月30日的申请截止日越来越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最终谁能拔得头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都将因此更加稳固。这场稳定币竞赛,值得我们每个人持续关注。牌照争夺战打响
监管框架的智慧
市场格局的重构
未来的想象空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历史轮回:从股票到加密货币,401(k)养老金的新冒险
- 比特币突破35000美元大关:这次顶部究竟在哪里?
- 机构疯狂抢筹!微策略靠比特币咸鱼翻身,9亿盈利引爆币圈热情
- Solana强势反弹:公链生态的春天要来了吗?
- 30块解锁周杰伦的音乐元宇宙,这波情怀营销值不值?
- 真实经历:我在RWA项目踩过的那些坑
- 悉尼金融科技盛会即将启幕:2023 Wiki金融博览会前瞻
- 以太坊精准空单策略:40点利润轻松兑现3000美元
- NFT数字藏品抽奖背后的法律坑,你知道多少?
- 从零到850U:我的BTC像素战争淘金记
- 山寨币狂欢季:老韭菜的生存指南
- 加密货币周报:ETF浪潮下的行业脉搏
- 稳定币江湖风云录:谁主沉浮?
- 香港虚拟资产这一年:从观望到狂热再到理性思考
- Solana(SOL)强势崛起:38美元目标触手可及
- Ordinals生态狂欢:某安上线ORDI引发市场狂热
- 空投盛宴:深度解析zkPass和Scroll测试网交互攻略
- 钱包争夺战:创业者与投资人必须掌握的三大破局思维
- 比特币多单精准狙击!400点利润轻松落袋
- 当Injective遇上HotsCoin:一位老韭菜眼中的DeFi新贵
- 搜索
-